《精进》:理解人生三个隐含设置,助你突破思维壁垒!
生活是一面多棱镜,不止一个镜面,思维也不止是一种标准和模式,应是多元的丰富的,不同纵深的内涵。
01
这几天,电视剧《小欢喜》刷屏,很多人在陶虹饰演的宋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面对孩子的高考,宋倩辞掉了学校的教师工作,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女儿身上,就如她对女儿所说:“我们是一体的,你就是我的未来呀!”
可是,她的“捆绑式”思维,并没有让亲子关系更好一些,反而让自己和女儿承受了巨大的思想压力,产生重重矛盾。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生类似的行为,将期望过度建立在别人身上,失去自己的人生梦想,总觉得被一种无形的思维所禁锢,却又找不到破解的方法。
直到我看了《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才知道这样的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危机”,表现为失去自我的精神追求,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起伏不稳定。
在心理学上,一个人对自我的人生缺乏清晰的定位,就会缺失生存的价值感和充实感,容易将自己的愿望依附在别人的身上。
这本书的作者采铜,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剖析人们思维里的种种禁锢,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反复锤炼,找到方法背后的方法。
采铜说:“生活是一面多棱镜,不止一个镜面,思维也不止是一种标准和模式,应是多元的丰富的,不同纵深的内涵。”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打破思维定式,实现人生的精进呢?02 理解三个隐含设置,认识思维壁垒
在宋倩的思维里,女儿的行为就是她情绪的风向标。
女儿只要违背她的愿望,就会触动她内心的不安全感,表现出情绪失控。
这样的情绪焦虑是一种病态,作者告诉我们,因为理想目标与现实差距过大,而产生的极度矛盾、痛苦,那你可能掉进了“隐含设置”的陷阱。
隐含设置是什么呢?
隐含设置是我们过去的生活习惯、情感经历,而养成的思维定式模型,当生活中出现类似情况时,大脑中的第一情绪反应。
很多人都有自己思维的隐含设置,我们可以大致将它分为三类。
1、赛道假设思维
比如很多父母焦虑的“人生起跑线”问题,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的父母已经开始计算受孕时间,想让孩子一出生就占尽天时、地利。
2、僵固型思维
这类人比较相信“宿命论”,比如他相信考入985学校的孩子有出息,那么如果自己孩子没有考入985大学,他就会感到失望,也为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
3、零与博弈思维
在这类人的思维中,对输与赢看得比较重,他们看问题的态度只有两种,要么赢了要么输了,却忽略了生活中,还可以有理解与合作的双赢策略。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当时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诚然,当我们思维陷入隐含设置时,当时是感受不到潜在危机的,但当生活中不如意的事,触发越来越多的情绪时,我们就会发现它给我们带来的困扰。03 重读自我,实现思维转换
我的同学小芸高考发挥失常,与自己喜爱的大学失之交臂,只进入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在经历短暂失落后,她调整了学习目标,集中精力学好英语。
每天早上五点,她跑到操场练口语和听力,坚持收听英文广播。三年后,大学还未毕业,她已经可以翻译英文原著小说,更让她惊喜的是,她作为学校交换生,获得了进入自己梦想大学学习的机会。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我们遇到困境时,都有哪些方法可以破解呢?
1、目标悬置
就如小芸一样,当努力过后没有实现人生目标时,可以暂时将目标放一放,先努力做好别的事,也许过段时间,努力后时机成熟了,又会迎来另一片天地。
2、开阔眼界
当遇到困境时,我们可以多读书,扩展自己的认知,读一本书就是与一位智者交流。
也可以多出去走走,结交新的朋友,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认知,发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3、特性改造
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尝试去做一件自己想做,却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比如你爱读书,不妨给朋友们分享一下读书心得,转化一下角度,也许能让自己获得新的认知。
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陈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中自责。所以我们需要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的路径。
04 Get三个工具,开启新的思维空间
《精进》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一个成熟的人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容易受习惯的左右。
只有勇于突破自我,改变固有思维,方能拥有独立的认知与见解,在书中,作者教给了我们三个有效扩展思维的工具。
第一个工具叫“打乱秩序”
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于井然有条的秩序,孩子们在学校被分配成一个个班级,我们在单位被安排在各自的部门,每一个集体里都有共性的存在,但往往也会忽视个性的差异。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善于打乱秩序,他在设计办公场所时,有意识地引入混乱、随机和意外,在办公区域中间设立了一个巨大的中厅,让大家可以在这里交流互动,结果表面的混乱,实际带来了更大的思维创造力。
第二个工具是“创意表格”
我们可以利用表格进行不同纬度的分解组合,它可以帮我们分裂出新的创意。
比如我们想要在假期带孩子去旅行,如果不用表格,我们会随机选择一些热门景点。
那有表格就不一样了,首先我们可以分析旅行的期望值,在表格里写出不同地域的特点,然后在不同纬度之间,选择最适合的一条路线。
第三个工具是“画思维导图”
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将思维转化为图案,边画边想的过程,会诞生出很多新的思路。
在画的时候不要追求完美,即便画错也不要把原线条擦去,而是保留下来,更新后做对比,这样可以在历程中反思。
生活中,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思维“盲区”,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我们更自如地将思维伸展开来。
心理学家卡罗尔说:“勇于打破旧的习惯,学习新的认知,就能转变为成长型心智,让人生不断精进。”
这里说的求知,不只是努力学习,还是应用思维的转换,一种更具有策略性的活动。
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自己思维的壁垒,利用工具打开思维新的空间。
这也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在生活中,真正困住你的不是现实情况,而是你的思维定势。很多时候我们陷入困境,都以为自己没出路了,但撑过去之后又会发现,原来越过思维的壁垒,人生往往会变得更加精彩。
你我共勉!木子芫,喜文字,爱生活,青云计划奖获得者,用温和的态度,写有性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