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剧情+电视剧的节奏=老套+磨叽?——《使徒行者2》影评
相较于电影版首集仍有部分剧情与影集版本藕断丝连的故事结构,第二集将剧情完全独立为全新故事的单元式做法,或许是剧情脚本概念上的延伸与品牌延续的另种途径。本集剧情阐述一个以绑架资优孩童进行特务训练的组织为了幕后高层商业狙击的目的,不惜发动恐怖攻击制造恐慌(包含逼迫特定公司老板进行从犯行为)。就在香港警队成功救援一个知名骇客取得更多恐攻资讯时,骇客告知香港警方内部就存在恐攻组织的内线。故事从此开始进入了谍对谍的斗智,而之中也牵扯了几位主角的羁绊与人情义理…
说真的,看完《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笔者我唯一觉得本片最大的问题只在于收尾过于仓促,就像是预算烧完了只好草草了事的那种感觉。相较于稍早的《扫毒2》收尾上仍维持了应该有的戏剧张力,《使徒2》在剧情推演上反而是过程表现远比收尾的仓促扎实许多,相较于营造悬念的冗长感,反而叙事过程的流畅扎实是优于《扫毒2》单一仰赖暴力撑场的视觉感。但是诚如笔者所言《使徒2》在结尾草草收尾的仓促感,并不是仰赖两位主角的扎实演技就能说服观众的(而且还借镜了吴宇森的《英雄本色》那段“做兄弟的…”的经典画面,这边我不是感觉致敬或是剧情震撼,而是突兀感)。在结尾张力的爆发情感,其实早在奔牛节那段飞车戏之前就已经消费掉了,而这也导致了《使徒2》一如故事主轴所延伸的影射意涵一般,刚开始要深入谈些什么就结束了。
除却恐攻与商业狙击的国际现实的关联性,片中对于发动恐攻的组织的“黑警”以及“天眼系统”滥用于有害目的之剧情描述,也颇有影射特定高层为了自身利益而蓄意造成伤亡恐慌的意图。但最有趣的还是在于对片中骇客角色的设定,是被美国情治单位吸收的“白帽”,为何要安排这角色是被“美国情治单位”吸收呢?
撇开政治影射的联想,张家辉这次依然交出一个四平八稳的成绩单,没有太多悬念也不至于太多意外。反倒是古天乐今年推出的几部作品,演出上相较于过去在杜琪峰电影几段对白演出的诠释上口条有待加强的情况,包含稍早的《扫毒2》以及本片在内,均已表现出对于角色驾驭的掌握之稳重感。且在《使徒2》游走在忠奸的心境转换上,亦比过往作品如《枪王之王》的流于表面之演出更为纯熟。比较可惜的应该是吴镇宇的角色,并非演出的火喉不足,而是在于剧本没能赋予这角色更有剧情意义的安排,以至于远逊色于吴镇宇过去同类型作品如《冲锋队-怒火街头》 、《公元2000》在角色退场所带给观众的冲击感。
至于本片在枪战以及飞车戏的动作安排,其实仔细看还存在过往两位主角曾演出过的作品如《扫毒(第一集)》之影子,但是在钱嘉乐的主导之下,撇开部分镜位剪辑上的bug,本片的动作场面调度仍是一贯的钱嘉乐风格,利落流畅,加上结尾奔牛节的飞车追逐所营造的新鲜感,本片的飞车戏与《扫毒2》的地铁飞车戏均足以为香港动作片写下一个指标性的范本。
总结来说,忽略掉结尾的仓促(不过大反派惨死一幕的报应即视感颇为大快人心),从故事的叙事流程与娱乐的平衡表现来看,《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算是一个走出卧底片既有框架的一个尝试,即便片中仍有些许改进空间,却还是交出一个值得一看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