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为什么《声入人心》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好看?

为什么《声入人心》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好看?

发布时间:2019-09-03 12:49:59

很多人说这一季《声入人心》没上一季好看了。这种迹象不仅仅存在于评论里,相比第一季场场上热搜,收视频繁第一的盛况,这一季明显逊色了不少。一档综艺节目,做到第二季就开始出现“乏味感”实属罕见。虽然成功的音乐节目从鼎盛到衰落是正常的规律,可除了正常生命周期外,这种“乏味感”的来源不单单是审美疲劳,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选择到今天的必然结果。

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声入人心》的漏洞在哪里

图片来自声入人心

为什么成功?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季《声入人心》为什么成功。美声类选秀节目,在我们国家并非没有先例,十多年前的《青歌赛》就是个例子,但随着市场的变化,《青歌赛》逐渐被群众埋葬。我曾经说《声入人心》是打着拯救歌剧旗号的“偶像选秀”节目。这样确实更符合当今普罗大众的审美与喜好。不知道当年参加《青歌赛》的选手看《声入人心》会作何评价。

第一季《声入人心》幸运地找到了时代的风口,这几年“偶像经济”迅速膨胀,人们很难在“高颜值”与“高实力”中取得平衡,外加“土味歌曲”的席卷,大众难免出现怨念。《声入人心》的出现其实是一场完美的市场投机行为,虽然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韩国的《幻影歌手》,但因为它融合了男团选秀的取向,一瞬间满足了观众对颜值,实力,高级的三大需求。网上纷纷讨论:“这不比那个谁谁谁厉害多了”?与八年前《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如出一辙。

成功的音乐综艺节目,向来都是两个极端。它们基本都来自“市场需求特大”与“基本没什么市场”的细分领域。在综艺泛滥的今天,单从音乐质量上用力,已经无路可走。所以,节目方开始改变方向,遵循上述规律,前者出现了大批《偶像选秀节目》,而后者则是近几年陆续出现的“说唱”“电音”“摇滚”等细分领域节目,美声也是如此。《声入人心》将上述两者结合,这种惊为天人的投机行为,恰恰是它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它衰败的命门。

图片来自声入人心

为什么失败?选曲的匮乏

“炒冷饭”这个行为,在音乐行业是最可悲的。炒冷饭的关键在于不让人们发觉,所以冷饭可以回锅一次,倘若冷饭连续翻炒必然灰飞烟灭。挖掘旧时代遗珠,再通过节目的平台使其二次绽放光芒。流行音乐的遗珠可以让“好声音”“歌手”红火三四年,但歌剧,音乐剧的遗珠少的可怜,仅仅一季《声入人心》,就迫使第二季的多数选歌与第一季撞车。

这与摇滚乐不同,摇滚始终都有大批的从业者在进行着创作。音乐剧,歌剧的行业并非只有中国衰败,放眼全球也没有敢称之为主流的。那些国内外宣称要搞“跨界风格”的歌手们,几乎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作品更新停滞,意图靠“老人宝”崛起的诺基亚没戏,意图靠三宝崛起的音乐剧,歌剧更是苟延残喘。

图片来自声入人心节目方向的偏离

想选出“美声流量”,必然要在颜值长相上设一条线。当然,每年也会选极个别有实力有地位的选手作为绿叶。这是一种明智且讨巧的引导手段,因为绝大多数观众,我想宁肯在这舞台上看到一群英俊小伙唱着差强人意的“美声”,也好过看到一群郭德纲站在台上唱十几个饱满的HighC。

包括第一季,最终选出的并非都是节目里唱的最好的人,而是跟中国绝大多数的选秀一样,在实力、人气、形象、商业价值、合约掣肘、回锅与否间寻找最合适与最平衡的人选。颜值与实力的平衡点如何拿捏,是这一季最大的问题,稍有不慎,它会变成美声版《偶像练习生》(虽然它已经是了),不断的在颜值与实力的选择中模凌两可。最终的结果是偶像,美声两头不着边。

除节目外,选手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如果说第一季的选手是一种热情的释放与表达,那么第二季选手就是为了成功的步步为营,这一点从选曲到后台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股塑料感,他们内心为自己规划好“人设”,设计好表情,但假的永远真不了。

图片来自声入人心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

审美疲劳是必然的,就像曾经的孙楠,林志炫一样,且先不说他们的技术差孙楠,林志炫很远。如今的流行乐市场,单从“技术”“走心”“感情”很难再打动观众,所以歌手们都开始比节奏,乐感,编曲,音乐性与文学性。《声入人心》距离这些还很遥远,依旧停留在最初级的演唱“技巧”“感情”上。但这种看点不过是换了件衣服的《中国好声音》,到了第二季就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看腻了”反应。

节目组很清楚这一点,但改变也只是停留在赛制与导师身上。想往高处走,观众达不到,选手更达不到。

图片来自声入人心声音性格的缺式

我不相信他们不想进入唱片市场,除非他们没有机会。但由于之前无数的选秀节目作为失败先例,如今的唱片公司也不会随随便便找他们出唱片,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声音火不了。

音乐剧的唱法,在发声方式上等同于流行乐唱法。唯一的不同是咬字与情绪的把控,流行乐更偏向于音色,乐感,个人的性格表达,生命力的释放,以及声音性格的展现。而学院派则是偏向于音准,共鸣,甚至公式化的感情处理,哪个音是弱的,哪个音是有力的。后者可以通过训练习得,而前者是上天的恩赐,无法习得且独一无二。

这里面最好的例子就是第一季的阿云嘎,观众不知,在阿云嘎参加《声入人心》几年前,参加过同是湖南卫视的《我想和你唱》,在他用尽浑身解数,细数展现了高音,怒音,转音等浮夸的技巧后,萧亚轩轻描淡写地两句就告诉他,什么是“音色为王”。击败阿云嘎的不是技术,是音色里高贵的气质。不要认为昔日的天王天后都是因为命好,那些席卷大江南北的声音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我本不是很在意“声音性格”,因为“唱片价值”这个观念,到了今天并非适用于整个音乐市场。虽然如今的网络让各种野蛮生长的新事物出现,但是时间会筛选出最终值得被留下的那一个。

我看《乐队的夏天》里,盘尼西林主唱,那样一种醒目的“目无他人、口无遮拦”的角色。在节目里大骂着:“一切都是套路,编曲跟演唱完全没有自我的思考”。我虎躯一震,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可以有如此思考,但反过来想想,拥有如此思考的本就该是年轻人。孙燕姿曾经说:“一切事物,都有属于他的timing。”某些事物timing已过,我们强行将其唤醒,它的成功永远只停留在惋惜与借力打力的小聪明中。它本不属于这个时代,我们又何苦举着高雅旗号,为它呐喊呢?

前些日子,我在某大音乐节现场,看见某高颜值歌手的舞台下,一个目测将将踏入成年人世界的女孩儿A,看着他的爱豆捶胸顿足,尖叫呐喊红了眼。在她旁边的女孩儿B,还在擦着看完上场演出留下的眼泪,而她俩身后,站着一个始终如领导视察般的女孩儿C。演出结束后,尖叫呐喊的女孩A一边P着图,一边笑着对女孩儿B说:“你哭的好丑哦”,她俩身后的女孩儿C打了个哈欠。我顿时觉得,这个时代真的好神奇。

24小时服务电话0531-80961678

Copyright@2019 德州知名律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德州知名律师 法律咨询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