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高端机械手表百年浮沉(上)
上个世纪初,计时器从怀里的私藏珍宝演进为手腕上的耀眼装备。这个生而昂贵的物件,从一开始就寄托了人类对审美的最高阶追求。手表也成为了时代的缩影,反映着时代的思潮、追求与审美。
在人类历史最跌宕的百年之间,手表的设计与性能也发生了巨大了改变,接下来,我们就试着去追溯一下,这看似莫测又暗藏线索的百年变幻。
20世纪开篇的20年里,制表工艺的进步,让怀表戴在手腕曾为可能,露富的喜悦让人们对各种制式形状的手表充满了包容,方的圆的百花齐放。不同于现在动辄45mm的超大size,如何将手表做得更小更薄,才是对当时技术的最大挑战。
接着的20年,随着表芯技术上的成熟,精英审美占据了手表鄙视链的上风。一二战之间的黄金时代,美德新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新贵阶级急于摆脱暴发乍富的土气,于是催生了对复古审美的狂热需求。这一时期的手表呈现出极度的奢华复古之风,罗马数字、宝玑体阿拉伯数字、克体阿拉伯数字等各式充满艺术气息的盘面设计诞生于此时,他们也成为如今众多经典复刻的样本。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的卡地亚
精英审美下的劳力士女表
了不起的盖茨比用过的道具
二战前夕,人们对于手表的古典审美达到了顶峰,手表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人最早熟知的劳力士便是此时的翘楚,终极防水的蚝式表壳、自动上链恒动机芯两项独家技术,让整个40年代都闪耀着劳力士的光辉。
值得一说的是,至今仍象征着“很贵”的万年历功能,也在这一时期问世。天文竞赛的手表中,还出现了陀飞轮设计,这在当时可谓凡人可及的机械之巅了。
二战将全世界卷入炮火,世界制表业的中心——欧洲,在战火中遭遇重创,百废待兴的世界需要务实的工业重建,加上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大量工人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这是个人人要求守时的新时代,手表也该放下身段,潜入下沉市场。
这是手表第一次成为大众消费品,真正回归其计时器的本质,大三针以其绝对的可读性优势压倒性地占有了大众市场,复古的文艺范被实用主义代替,复杂的功能探索在这一时期为量产让步。
战后十年也不光只有草民的狂欢,同样的是基于实用性需求,六十年代初期,专业性手表出现于表坛,潜水表、防磁表、两地时表皆在这个时代产生。德国退役飞行员创立的Sinn便诞生于此时。
70年代的世界在冷战笼罩下人人自危。手表业的浩劫却始于亚洲的日本,“石英危机”颠覆了整个瑞士制表业的规则与根基,石英表不但在准确性和方便性上完胜机械表,在价格维度上更是有绝对的优势,日本人招招致命,石英表势不可挡,整个欧洲数十万钟表工人在“石英危机”中失业。
令人惊奇的逆转发生在80年代末,1989年适逢百达翡丽150周年,以限量为噱头,百达翡丽重新开启瑞士高端机械表的热潮。当人们见惯了机械化大生产后,手工成了值得炫耀的“玩意”,失传近半个世纪的陀飞轮、万年历在经济腾飞的背景下强势复出,三问也在此时加入腕表奢华套餐,一场华丽的逆袭由此开始。
90年代世界数字时代的苗头悄然兴起,腰间的BB机将时间精确到秒,手表自诞生以来的核心根基被彻底打破,突破了计时器的本意,手表才真的迈向了全新的阶段。
手表是什么,是承载了个人志趣与审美的表达。——高端腕表如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