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遍各种电气化却毫无长性 先行者通用为何现在却面临困境?
二十多年前,一款名为EV1的纯电动车曾经在美国掀起过一阵波澜,虽然六年后即宣告“猝死”,却也留下了一部纪录片,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通用的电动车。十年前的沃蓝达,堪称是通用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新能源产品,产品周期内也曾获奖无数,但却也落得个停产的下场。当然还有通用的油电混合技术以及氢燃料电池技术,可以说通用在这二十多年里玩遍了各种的电气化技术,可是现在,通用却又转回头,宣布全面电动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通用作此决策?通用的转型之路又能不能走得一帆风顺?
[·美国汽车巨头,也有老去的一天·]
其实促使通用做出这次战略转型的,更多原因还是在于通用在燃油车上的没落。曾经市值全球前列的通用风头无两,但现如今的市值却已跌出前五,成立仅18年的后辈特斯拉市值高达1117亿美元,足以顶三个通用。
事实上,从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通用就有些颓废的趋势。先是通过申请破产逃过了次贷危机,随后雪佛兰品牌撤出欧洲,将欧宝卖给PSA,退出南非及其他非洲市场。2018年关闭5家北美工厂,并裁员1.4万人。
好不容易在一系列举措之下让通用在2018年盈利81亿美元,结果一场4.8万名员工参与,时间长达40天的大罢工又让通用白白损失了36亿美元,让通用在2019年的净利润大幅下降17.3%,仅有67亿美元。
而近期,通用又将泰国罗勇府工厂卖给了长城,还关闭了一个韩国的工厂,年底前也将退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泰国市场。或许通用银根紧缩的日子还并没有终结,本就过着苦日子的通用在2019年全球销量也有10.7%的下滑。在这其中,中国市场应该帮了通用很大的忙,虽然说即便通用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也不如早先辉煌,但仍然帮通用填补了很多地区销量的下滑。
所以说,通用在燃油车领域的没落迹象越来越明显,以至于通用必须要开始寻求企业转型。不过即便是在电动车领域,难道通用就真的可以做到顺风顺水么?
[·从二十多年前到如今,仿佛一切都没变·]
通用旗下首款比较有重要节点意义的新能源车当属在1996年推出的EV-1,在当年这款车不仅仅只是一辆纯电动车那么简单,EV-1当年并未售卖,而是以租赁的方式面向消费者,同时无线感应式充电等等在二十多年前其实已经被通用实现了。
可是由于美国石油公司的从中作梗,EV-1的寿命只有6年,其中还经历了一次升级。对于EV-1寿命的终结,其实通用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就如同同期的丰田RAV4 EV,直到2012年仍有单位在使用,可是EV1却在2002年就被强制召回报废了。或许EV1并算不上成功,甚至还被人们评为了“历史上最糟糕的车型”,但它也同时成就了一部纪录片——《谁杀死了电动车》。
至此,通用算是放弃了电动车业务,而第二年,那个现在市值是通用汽车三倍的特斯拉诞生了,当年被通用遣散EV-1的设计师之一艾伯哈德和EV-1的研发团队一起创立了特斯拉,并担任CEO。所以说如果当年要是通用可以坚持住对于电动车的持续投入和研发,现在的世界上或许就没特斯拉什么事儿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在EV-1停产之后,通用的电气化进程先是停滞了几年,随后便是陷入到了无尽的纠结之中。从2007年开始,油电混动、插电混动、增程式、纯电动乃至氢燃料电池,通用都推出过相关产品,这之中也有过像沃蓝达这样享受过短暂辉煌的新能源车,但整体上通用的电气化在那10年当中处于相对混乱的阶段。
通用的混乱其实来自于企业对于电气化的判断,从发展方向来看,当年的通用显然更看好插电混动以及油电混动,所以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势必会大一些。至于纯电动车,那就只能继续往后放了,多年以来也只有Bolt EV这一款车型而已。所以说通用这些年,依旧是只有一款纯电动车,不同的是20年前是EV1,现如今是Bolt EV。
[·作为另一个主战场,上汽通用的节奏也没快到哪儿去·]
在通用集团先后退出欧洲市场和非洲市场,未来也会陆续退出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等市场之后,北美和中国就成为通用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两个销售主战场。而对于通用的电气化进程,北美市场的表现算不上很好,中国市场的话新能源规划也是一变再变,进程一拖再拖,所以也没比北美市场好到哪去。
从网上可以查到上汽通用在2010年发布的新能源规划来看,当时介绍说的是2010年当年推出新赛欧纯电动车样车;新君越混合动力在2011年国产上市;雪佛兰Volt沃蓝达会在2011年底引入国内。另外还有2013-15年推出纯电动车,2015年推出PHEV车型等等。而实际情况呢?赛欧纯电动车在2012年确实上市了,但并没有多少存在感;君越混动在2016年出现在了下一代车型上;Volt沃蓝达确实来了,几年后还摇身一变成了别克VELITE 5,但销量都不太好;说好的2015年的PHEV车型最早也是2017年的凯迪拉克CT6 Plug-in。
当然了,或许有人会说计划赶不上变化,那么在上汽通用“绿动未来”2016-2020发展规划当中提出,在2020年前推出10款新能源产品。而从实际的结果来看,在2016年到2020年,上汽通用截至目前确实旗下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和宝骏四个品牌共推出了9款新能源车,但是其中5款已经停产,目前还在售的只有别克微蓝、雪佛兰畅巡以及宝骏E100和E200。如果这么算起来,5款停产,再加上宝骏这个非嫡系品牌,到底应不应该算上汽通用完成现阶段新能源规划了呢?
而且上汽通用也说到过要完成新能源产品的全面覆盖,以及要在2023年之前将产品数量翻番。后来在2019年初又说在2019-2023年的五年之内会推出超过9款国产全新插电或纯电动车,而这个规划又在今年3月初通用在密歇根沃伦技术中心举办的EV Day上被更新为2023年前在中国推出10款纯电动车。只不过按照上汽通用的风格来说,保不齐这10款纯电动车会存在跳票的可能。
[·新平台和Ultium电池真的可以拯救通用吗?·]
从上文来看,通用的电气化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不过这种转型更多的是在现有形式下的一次迫不得已的转型。而在这几年间通用的转型方案也是一变再变,从最开始的全新能源产品覆盖,到这次EV Day上所提出的战略就是豪赌纯电动车。看来通用这次的决策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技术有充足的信心,要么就是没办法的办法。
一般将发布会开成通用EV Day或者叫EV WEEK(毕竟这个活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这样,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为通用对于这次所发布的平台和技术有着十足的信心,那么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作为这次通用EV Day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Ultium电池系统无论是对于通用第三代纯电动平台,还是对于通用未来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Ultium电池系统的电芯将由LG化学提供,不过和LG常见的软包电池不同,在Ultium电池系统上采用的是“袋式电池”的软包电芯,同时电芯也将会采用钴含量较低的配方NMCA镍锰钴铝来降低电池成本。
Ultium电池系统会根据需求将袋式软包电池按照不同形式排列组合,电池容量可以在50-200kWh不等,而最高可以获得640km的续航里程。不过通用是不是对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有什么误解?200kWh只能换来640km续航?就算考虑到测试标准以及车辆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特斯拉Model 3的668km、小鹏P7的706km以及现在大批量的续航超过600km的电动车,有哪个电池容量超过100kWh了?
而在目前通用公布出来的纯电动车新车计划中看,首先是Lyriq这款BEV3平台的首款车型,会在今年稍晚时候发布,随后Celestiq这款中大型轿车也会推出。雪佛兰全新Bolt EV也会在今年年底亮相。而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拥有24个电池模组、800V放电性能、200kW充电功率以及640km续航的HUMMER EV(悍马纯电动皮卡),这款车将会在5月亮相。除此之外基于HUMMER EV的SUV车型、基于Bolt EV的新跨界SUV等车辆也将会在最后几年时间陆续发布。
上面说的都是通用在北美市场当中的规划,至于未来这些车当中会有哪些车最终引入国内,还完全没有定数。而按照通用之前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在产品上的差异来看,这次公布的新车能有超过2款引入国内就已经算是不容易了,毕竟在国内市场层面产品还是都在由泛亚进行主导。而从目前已知的消息来看,通用BEV3平台将会落户上汽通用武汉工厂,首款车型将是凯迪拉克Lyriq,不知道这会不会是通用纯电动车全球统一布局的开端?
[·写在最后·] 不知道通用在20年前开始推出EV1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在电气化这条路上,通用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因为EV1项目终止,才有了特斯拉现在的风光无限,即便是同为传统车企的品牌,貌似在电气化这条路上也比通用要走的明白很多。而通用就像是小孩子对待玩具那样,三两天热乎劲,这么多年过去了什么都做过,却什么都没弄明白。或许有人会认为通用因为需要兼顾燃油车发展,所以电气化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事实上通用的燃油车也没有做出什么傲人的成绩,这从通用的市场不断萎缩就可以证明。
而到了现在,通用终于决定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发展纯电动车上,可这个转型时机总感觉有些尴尬,更不用提在投入层面,通用好像也还是有些许担忧。或许从通用EV Day所展示的内容来看,新的纯电动平台,新的电池技术,新的动力电机等等,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可相比于其他任何品牌,通用依旧没有优势。所以通用的电气化转型之路,注定前方荆棘满布,困难重重。也许稍有不慎,通用这个金字招牌就会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