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与中交协同效应初显 参股公司中兴仪器中标中交系监测订单
原民营环保上市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自去年引入国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起,再到近日“靴子落地”向后者移交公司控股权,与“中交系”的协同效应、资源互补效应初见端倪,并且已不局限于膜技术领域,开始向其他环保业务延展。
近日,碧水源参股公司中兴仪器(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仪器)发布消息称,今年1月,经过激烈的角逐,公司从多家同行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重工)长兴基地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目前,由于受冬季施工和春节休假、疫情的双重影响,项目工程师于2月15日赶赴上海,在完成定点隔离酒店居家隔离后,推进项目落实。
据了解,中兴仪器自1999年进入自动监测行业,2017年由碧水源入股经营。振华重工是中交集团控股公司,长兴基地位于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占地约304万平方米,其中约78万平方米厂房,4.65公里岸线,每年可生产280台岸桥和47万吨钢结构,职工28000人,是振华重工最大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生产基地。
振华重工长兴基地地图 图片来自振华重工官网
4号总装码头和拼装场地 图片来自振华重工官网
2019年8月,《中国环境报》曾持续关注振华重工长兴基地因大气污染问题屡遭环境投诉,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批评的相关新闻。
当时通报称,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来,长兴基地共被上海市、崇明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立案处罚14次,群众对基地大气污染反映强烈。据不完全统计,两年中周边群众对该基地环境问题投诉83次。
在长兴基地厂区周边300米内、距厂界仅隔一条小河,居住着197户居民。由于基地内港机生产作业密集,生产工艺涉及热浸锌加工、喷漆涂装、金属表面打磨、金属焊接等多道生产工序,对厂区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如通报中所指出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长兴基地大气污染问题。该基地60%左右的喷漆是露天作业,每年露天喷漆使用240万升左右的油漆和60万升左右的稀释剂,这些露天喷漆工序没有任何污染防治设施,对周边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危害。此外,长兴基地仅有30台焊接废气收集设备,只能收集处理全基地3%的焊接废气;现场检查时,这些仅有的焊接废气收集设备闲置一旁,没有正常使用。
被通报后,中交集团及振华重工上下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组督导整改。紧接着,自2019年9月起,振华重工官网显示,多个环保设备采购、改造项目陆续发布招标公告。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长兴基地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在内,还有镀锌车间环保设备改造项目、箱梁智能车间10套焊接烟尘治理设备和3套打磨除尘设备采购项目、五个临时油漆涂装工棚(土建)建设项目监理、镀锌车间环保设备改造项目、250 米车间南跨焊接烟尘治理项目等。
具体到中兴仪器本次中标的振华重工长兴基地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项目,中兴仪器官微消息称,项目建设将根据振华重工长兴基地大气污染排放情况和上海市重点产业园VOCs组分监测因子要求,监测站点以点线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成熟的GC-FID/MS、DOAS、β射线、光谱等在线监测技术监测环境空气中VOCs组分、非甲烷总烃、PM10、NOx/NO2/NO、NH3、HCl等特征污染物,建设监控中心和综合监控及预警平台。监控中心包括监控中心硬件改造和应用支撑平台、环境数据中心、厂区环境综合管理平台等软件平台建设。项目立足监测发现问题、评估分析问题、环保隐患排查等的闭环管理,实现“工业聚集区大气污染防治“环保管家”服务新模式,建成后将为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3月16日,崇明区委书记、市长开办主任李政,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启洲一行来到振华重工长兴基地,听取了振华重工关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以及群众工作的汇报,并现场调研了长兴分公司250米钢结构车间焊接烟尘处理、4号环境监测站和热浸锌车间。
图片来自上海崇明区人民政府网站。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作者:徐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