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未来机会在中国丨农银汇理基金罗文波: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和海外证券市场均出现暴跌,美债流动性陷入枯竭,多国央行“放水”救市,但收效甚微。A股也受海外市场影响出现大幅回调,投资者恐慌情绪高涨,愈发担心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在全球恐慌下,中国经济又将何去何从?
同花顺专家团邀请多家大型机构的宏观首席,从他们各自的专业角度,解读当下全球经济状况及对中国未来机会的看法,倾力打造大型专题《未来机会在中国》。力求能在一片恐慌和迷茫中,给投资者带来信心!
本期嘉宾:罗文波,经济学博士,农银汇理拟任FOF基金经理,曾任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
1、最近海外资本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很多经济学家担心新一轮经济危机,您怎么看?
罗文波:最近受到新冠病毒的影响,海外资本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很多人担心,这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经济危机,我个人并不认为。
从宏观背景来看,2015年以来,全球新一轮宽松释放大量流动性。全球劳动生产率即实际资本回报率大幅下降,这个过程中资本收益与风 险波动率会产生错配,资产价格越涨,波动率越低,当这种剪刀差背离到极致后,金融市场就会产生剧烈的纠错行为,使得资产收益与风险重新定价。
宏观指标已经有预兆。2019年8月份,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与一年期、三个月国债利率出现倒挂。根据历史经验,每次美国债券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半年到一年,美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市场都会出现较大幅度调整,诸如:2000年12月、2016年的12月和2019年的8月,在随后的2001年的6月、2007年的10月和2020年的2月,道琼斯指数分别下跌36%、53%和33.8%。
从道琼斯指数内部市场结构来看,这轮道琼斯指数上涨主要两个因素驱动:一是低利率背景下的企业回购;二是大量ETF与ETF相关衍生品的出现。一旦行情出现翻转,原来助涨因素转为助跌,这也是美国股票市场这轮调整的重要原因。
其次,本轮资本市场调整是否波及到实体经济从而引起金融危机?
2019年8月,当宏观模型显示美国国债利率倒挂时,我们就预演假如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后续如何演绎。
根据农银汇理内部模型,实体经济发生经济危机背后的原因,一般是居民或者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坍塌的结果。诸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房贷市场过度杠杆化,使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极其脆弱,个人储蓄存款占可支配收入比例最低只有2.2%。当前这一数据值在8%以上,远远超过2001-2005上一轮美国经济繁荣的5%中枢。
可以推断,这一次疫情催化致使美股市场调整,大概率停留在金融资产上的一次冲击,不会过多影响到实体经济中各个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大幅调整。
此外,美联储已经动用了所有能动的金融工具,零利率、QE、回购、CPFF、PDCF以及MMLFF,有前车之鉴,类似不救雷曼以惩戒市场的举措可能不会再度发生。
最近,美国和欧洲等各国的强制性防疫措施已经慢慢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冲击将逐渐过去,经济将重新回到内生性增长的趋势中来。
2、在外围恐慌与疫情之下,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与中国资本市场?
罗文波:我们看好中国经济,也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
除了中国,全球货币政策空间已经有限。为了应对危机,美欧日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火力全开,美联储一个月内就把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150了个基点至0-0.25%,同时启动QE;日本央行通过购买长期国债,将QE的年购买规模扩大一倍,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创造更加宽松的货币环境;欧央行提供7500亿欧元的量化宽松,称并没有限额。
本次受到的冲击是经济的外生变量。短期内,各大央行相对内生的货币政策很难立竿见影,但如此宽松的货币环境,为未来提供足够多的流动性。大宗商品经历过这轮调整,回到了大周期底部位置,提供足够的反弹空间。
目前,中国经济处在产能消化大周期的尾部,经济弹性远超市场预期。
从数据来看,制造业产能调整基本结束。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GDP增速6%,对应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高达77.5%,这意味着中国大的制造业产能周期调整已经基本结束。当前工业产成品库存很低,同比只有2%,略高于2008年的水平。高产能利用率与产成品低库存水平,意味着一旦需求企稳,实体经济弹性很大。
中国经济并没显示出明显的内生性衰退。2019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9.9%,处在2015年增速的顶部区域,政策定力非常足。1-3年中长期贷款利率维持在4.75%,1年期贷款利率LPR报价为4.05%,与美国接近于零的利率水平相比,政策可操作性空间很大。当中国货币政策重新进入积极扩张周期时,全球经济再通胀的引擎将再度启动。
3、您如何看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看好哪些行业?
罗文波:基于上述全球与中国经济框架分析,我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期待,2020年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2015年大的调整以来的周期底部。
市场在见底之前,一般要经历过政策底与市场底。
政策底就是实体经济大周期尾部政策宽松带来市场的超跌反弹,市场底就是经济与利润驱动的盈利周期起点。诸如2007年大牛市中的2004年初政策底与2005年10月的市场底、2015年牛市中的2012年12月政策底与2013年年底市场底。
这一轮,市场在2018年底已经见到政策底2440点。政策底诞生后,财政政策重点扶持的与技术革新驱动的“新基建”等行业,已经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戴维斯双升”。
当前,市场依旧在等待货币政策宽松的市场底,也就是实体经济盈利的底。货币政策的重启,是下一轮市场指数牛市的启动点。
基于经济复苏周期逻辑,我们看好低估值蓝筹。2015-2017年供给侧行改革之后,蓝筹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产能利用率高位,加上蓝筹公司的估值偏低,一旦经济企稳上行,相关标企业的盈利弹性会非常大,诸如地产、建筑、化工、消费等行业。
科技本轮周期里弹性更大,过去一年,市场演绎的是“新基建”的硬件投资与软件的构建,政策导向与产业技术进步的高科技成长。5G技术大概率会遵从的4G技术崛起的路径,从硬件诸如通信设备到场景应用,诸如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以及无人驾驶等产业的扩展。
我们相信,最具有诱惑力的会是5G数据处理速度的提升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带动新业务、新模式、新行业的出现,其中一定会出现10倍乃至几十倍股。
同花顺专家团,是由同顺号团队倾力打造的行业专家访谈专栏。关注同花顺专家团,把握经济热点,洞悉市场变化,深入产业分析,与专家面对面。